欢迎访问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(呼和浩特市中蒙医研究所),还您身体健康! 门诊时间:08:00—17:00(节假日不休)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医院动态 > 医院视点
医院视点

发常梳、齿常叩、腰常摆、腹常揉......,提升正气少生病

Time:2023-02-20 浏览次数:1055次
T


640 (4)~1.jpg



《黄帝内经》曰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特别重视“防患于未然”和“治未病”的预防思想。中医药几千年来坚持传承精华、守正创新,为人类健康和抗击疫病作出巨大贡献。如何提高免疫力,避免邪气侵犯?中医招数多,一起来看看。

保持良好心态

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恬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。”人只要在心理上保持安闲清净,没有忧思杂念,正气、元气就能顺从而调和,精气神充沛,疾病就无从发生,自然能健康长寿。

生活饮食规律

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饮食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”可见起居规律、劳逸适度、睡眠充足的重要性。

方法:

调补脾肾、补肺益气是扶助正气的重要环节。日常饮食中,可根据个人体质适量食用一些药食同源之品,如党参、薏苡仁、莲子、山药、银耳、百合、藿香、绿豆等,且不能过量食用肥甘厚腻、辛辣之品。


640 (5)~1.jpg


适当药物浴足

足浴疗法是通过水的温热作用,并借助药物的治疗作用,起到疏通经络、透达筋骨、调和气血、活血祛瘀、祛湿排毒、养心安神等作用,从而起到防病及养生保健效果。

艾灸调和气血

艾灸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,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、艾条等,在身体特定穴位上施灸,可达到和气血、调经络、养脏腑的作用。

方法:

《扁鹊心书》记载:“人于无病时,常灸关元、气海、命关、中脘……虽未得长生,亦可保百余年寿矣。”日常艾灸这几个保健要穴,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,增强人体抗病能力。


640 (6)~1.jpg


巧用穴位贴敷

穴位贴敷是应用中草药制剂,施于特定穴位的治病方法,操作简单,使用安全,副作用小,易被患者接受。贴敷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或表面病灶,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连,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。

佩戴香囊化浊

中草药香囊为外治法,源于中医学“衣冠疗法”,具有祛湿化浊、防蚊驱虫、安神定志、开窍醒脑等作用。制作香囊的药材以芳香类药物为主,如苍术、佩兰、藿香、石菖蒲、薄荷等。



640 (7)~1.jpg

锻炼防病强身

练太极拳、五禽戏、八段锦和健身操等,都可疏通经络、调和脏腑气血。此外,还可学会以下十个养生保健小妙招,长期坚持,可起到防病强身的效果。

发常梳

将手掌互搓到掌心发热,然后由前额开始,手指稍松开插入发内,手掌贴头皮往上梳,经后脑梳到颈部。早晚各做18次。常练此动作可以明目袪风,还有助于防止头痛、耳鸣、白发和脱发。

目常运

闭眼片刻,然后用力睁开,眼珠打圈,望向左、上、右、下四方,重复18次。将手掌互搓到掌心发热,将掌心敷在眼部。常练此动作能缓解视疲劳,有助于改善近视和弱视。

齿常叩

口微微合上,上下排牙齿互叩,无需太用力,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音。慢慢做36下。常练此动作可保持头脑清醒,加强肠胃吸收,防止蛀牙和牙龈萎缩退化。


640 (8)~1.jpg


漱玉津

口腔里的津液俗称唾液,中医又称为金津玉液。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头贴着上下牙根、牙龈、牙面来回搅动,待口中津液增多,作漱口状漱津,再将津液慢慢咽下。重复做18次。常做此动作能健脾胃,延年益寿。

耳常鼓

手空掌掩双耳,用力向内压,然后放手,重复做36次,然后双掌从上往下搓耳18下。常做此动作有助于提高听力,防治耳聋、耳鸣。

面常洗

搓热掌心,从上往下搓面,然后双手同时向外向颈部推按。常做此动作令脸色红润光泽,不易感冒。

头常摇

双手叉腰,闭目,垂下头,缓缓向右扭动,再往左扭动,直至恢复原位,共做18次。常做此动作令头脑灵活,有助于预防颈椎病。


640 (9)~1.jpg


腰常摆

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,当身体扭向左时,右手在前,左手在后,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,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(位于腰部,第二、三腰椎棘突间),然后反方向重复。根据个人体力做50~100下。常做此动作可以健脾胃、固肾气,有助于防治胃痛、腰痛。

腹常揉

搓热手心,两手交叉,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,再反时针方向揉。此动作有促进消化、吸收,消除腹胀、腹痛的作用。

摄谷道

吸气时提肛,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,然后闭气,维持数秒后呼气放松。此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,最好每天早晚各做36次。常做此动作有补益中气、固精止泄的功效,对改善慢性腹泻、阳痿早泄、脱肛、痔疮等效果良好。■


【来源:中国中医】